11月12日零點剛過,2019天貓雙十一以全天成交額2684億元人民幣戰績華麗謝幕,再次創下新紀錄。
旅游電商如何“撩”到消費者?
雙十一不僅是天貓、京東、拼多多等零售電商平臺的狂歡,
飛豬、攜程、驢媽媽等電商平臺及各大旅游企業不甘落后,均推出了五花八門的打折和優惠活動。
例如飛豬陣勢大花樣多,酒店優惠最劃算;攜程雙十一當天1元搶簽證,還有線下門店優惠;
驢媽媽旅游推出11·11專題,優惠包括線路類買一送一、最高立減1111元、周邊游爆款IP酒店特價搶購等。
今年雙十一旅游產品的促銷方式依舊多樣,大致分為四種,
一是特價產品預售,先交定金,再補尾款;
二是先領取紅包以及各種滿減抵用券,雙十一購買時使用;
三是爆款秒殺,不同時段有不同產品降價秒殺;
四是直降xxx元,以頁面最終顯示價格為準。
旅游電商戰績緣何差強人意?
相較于零售電商平臺雙十一購物,旅游電商能夠吸引眼球的價格和產品并不多見,
雙十一戰績為什么總是差強人意、弱了一截?
總體原因有三點:
1. 旅游用戶更加注重實際消費體驗、旅行經驗日趨豐富和成熟、識別產品能力較強,
從營銷噱頭和宣傳口號方面優惠降價對更加注重旅游體驗的消費者吸引力較弱;
2. 旅游的庫存屬性和電商不同,無法通過批量采購或提前備貨或縮短供應鏈
等方式降低產品的生產成本和銷售成本;
3. OTA企業不再注重高額補貼來達到以量取勝的規模效應,
同時附著在平臺上的旅游產品供應商家本身沒有很強的參與意愿和補貼能力,
他們更關注從平臺帶來的每一筆訂單的獲客成本。
因此,只有更加注重消費體驗、產品采購方式較為固定的在線旅游產品,
才會在這場狂歡中有很大的探索空間,而不是只來湊個熱鬧。
11年“雙十一”,是中國邁向消費大國的鮮明印記,
見證消費從線下走到線上,到如今線上線下“雙花并開”的變遷。
今年雙十一數字突飛猛進的背后是國內下沉市場巨大潛力的顯現,
雙十一不再只是一二線城市的節日,電商平臺更多地下沉到三四線城市。
雙十一狂歡背后,反映了消費體驗的升級,映射百姓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