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游規劃設計甲級資質 |
京ICP備18030863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102005526號">
010-62263429
research
專題研究
research
專題研究
“森林療法”起源于德國。人和森林有一種天然親和感,在松濤、鳥鳴的森林背景樂中,人更容易打開“五感”,負能量也更容易釋放。
森林療法就是患者通過入靜,使人體和樹木之間形成生物共振,以矯正、補充、增強對應的人體系統的生物場,達到恢復身體健康的目的。
個人感官體驗區植被茂密,體驗者通過獨自步行,小憩,采摘果實等低體力活動獲得感覺體驗,所需醫療措施較少。
園區分為自然區、園藝療法區和歡迎花園。
自然區分為森林區、樹林區和北橢圓綠籬包圍的草甸區。
森林區以蜿蜒的散步道貫穿;樹林區以喬木、灌木、草本植物組成,里面設計了池塘,為冥想提供空間;草甸區把自然野性和人工歸整的景觀分隔開,供人們自由交流、組織活動。
園藝療法區分為四個種植房間。
第一個房間里的種植床形狀規則,對栽培管理要求不高;
第二個房間有不同高度的種植床和多樣的植物材料,方便殘疾人等特殊人群使用;
第三個房間提供傳統的種植方法,使用有機材料作為房間的墻壁和地板,讓內部空間友好而易于親近;
第四個房間是森林種植園,實現了種植高大植物的可能性,創造豐富的空間和樂趣。
歡迎花園位于入口,分為社會型花園和感官型花園,要求有趣又有吸引力。
園區分為自然區、沉思區、園藝療法區、草坪區和歡迎區。
自然區:圍合整個花園,豐富而成熟的植物景觀形成密閉空間,使患者產生被庇護的感覺。設置環形散步道,路中設置中式觀景亭,這一區域提供了讓人釋放壓力,修復注意力的自然療法。
沉思區:利用水中倒影、跌水聲音及水中植物打造溫馨寧靜、親切自然的氛圍。
草坪區:提供主動參與自由項目的場地,視覺感受上更開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