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游規劃設計甲級資質 |
京ICP備18030863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102005526號">
010-62263429
Latest news
最新資訊
Latest news
最新資訊
京師文旅 4月16日
4月8日,新組建的文化和旅游部正式揭牌。網友們感嘆,“詩和遠方終于在一起了”。
詩和遠方在一起,是國家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的需要。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載體。從本質上說,旅游是一種文化體驗、文化認知與文化分享的重要形式。而文化又需要通過旅游這一載體加以傳承和創新。整合文化部、國家旅游局的職責,組建文化和旅游部,將更有利于統籌文化事業、文化產業發展和旅游資源開發,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推動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和旅游業融合發展。
詩和遠方在一起,折射出人民群眾對更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詩和遠方,代表的是期待、是渴望、是夢想、是追求。從淺層的觀光到深度的文化體驗,從簡單地看風景到感受歷史的筆觸,人們更高的精神需求將會得到更好滿足。
詩和遠方在一起,并不是簡單的相加。專家提醒,文化和旅游的融合絕非簡單的“換個招牌”。如果文化和旅游“兩張皮”,就會造成文化內容冰冷空洞、旅游體驗千篇一律。只有真正從系統思維上、內容挖掘上、項目運營上等各環節有機結合、深度融合,文旅發展方能不負“詩和遠方”的期待。
4月6日,清明假期第二天,雨雪過后的北京,春寒料峭。但是當天早上9點多,天安門廣場安檢口外仍然排著100多米的游客隊伍。記者穿過天安門,來到位于午門前的檢票口,每個檢票口外都排著50多米的隊伍,其中不乏外國團隊游客及散客。
穿過午門,記者看到太和殿前早已圍起了人墻,要想一睹大殿上的龍椅絕非易事;珍寶館內,游人排起長隊,緩慢前行;鐘表館內,各個展柜前人頭攢動;“三宮六院”,到處都是穿梭的游人……
故宮人氣為何如此旺?
在鐘表館里,記者身邊的幾個青年游客一邊仔細觀看精巧的鐘表,一邊交談——
“《我在故宮修文物》里介紹過這個吧?”
“介紹過怎么修復這些鐘表。”在石鼓展廳,一位導游正在為一個小型旅游團隊進行講解——“這就是最近熱播的《國家寶藏》里提到的石鼓,上面的文字主要描寫了古代貴族漁獵的場景,記錄了秦始皇統一前的歷史故事,是名副其實的國家寶藏。”
近年來,故宮文化IP可謂大放異彩,這座承載著明清兩朝歷史沉浮的紫禁城,放射出巨大的能量。
故宮珍寶館內的標識牌上寫著:“故宮擁有180多萬件文物”。細想起來,“180多萬件”是何其浩繁。然而,長期以來,在故宮和廣大民眾之間,一直隔著一堵厚厚的“宮墻”,大多數百姓對故宮“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很多人對于故宮的興趣僅限于“好奇、新鮮”。
近年來,故宮博物院努力轉變文物保護理念,擴大開放力度,改變展呈方式,加強人性化服務,讓文物“活”起來。隨著《我在故宮修文物》《國家寶藏》以及大量宮廷劇的熱播,越來越多的游客走進故宮,感受文物的生命力。大家發現,原來故宮如此深厚、如此豐富、如此精彩,又如此親切,激發了大家探索故宮、追問歷史的熱情。
當然,故宮火爆還有其他原因。在午門前的檢票口,記者聽到一位年輕媽媽在閑談。“中國旅游這么火,帶著孩子出來看看。你看人群里多少孩子呀,一個孩子至少要跟著兩個大人。”
在保和殿前,記者聽到一位父親對自己的孩子說,“這里就是考狀元的地方,你知道了吧?”
從需求端來看,大眾旅游時代,人們對旅游的需求,除了“吃、住、行、游、購、娛”,還有“商、養、學、閑、情、奇”等層面的內容,故宮無疑可以滿足人們的這些需求。正如游客所說,故宮不僅可以給他們帶來美景,還可以增長知識。
這幾年,記者親身體會到,故宮還有很多變化,比如游客可以在網上購票,刷身份證過閘機;故宮旅游商店內的產品種類更多了,更有創意了;故宮內增添了很多座椅,游客走累了可以隨時休息……記者感到,故宮與大眾之間的“宮墻”正在逐漸消弭,人們正在重新認識故宮。
文章來源:中國旅游報,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后臺留言聯系小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