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游規劃設計甲級資質 |
京ICP備18030863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102005526號">
010-62263429
Latest news
最新資訊
Latest news
最新資訊
疫情防控常態化下“共享農莊”的發展機遇與創新
2019年底,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人們的生活節奏,而且疫情至今仍未停止蔓延,“少出門、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風”已成為常態,依賴人們“多出門”的旅游業因此遭受巨大沖擊,“共享農莊”等休閑業態發展也放緩。“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疫情之下定會出現新的機遇與轉折。
“共享農莊”是指以“共享經濟”為理論支撐,以解決“三農”問題為基本目標,將鄉村低效利用的農房、田地、山地、林地等資源進行統一規劃設計,融合文化與旅游,并通過互聯網與物聯網對接市場與服務,進而打造成的集“農文旅”于一體的新興業態。共享農莊最終的發展目標是形成政府、農莊主、農民和城市消費者“四贏”的局面。
機遇1:疫情之下,出游半徑收縮,周邊游興起
在國際疫情持續惡化和國內疫情防控常態化的大背景下,出境游熔斷,諸多地區中遠距離的跨省游被限制,而短途周邊游掀起熱風,尤其城市周邊的鄉村度假游熱度不斷攀升,正在成為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大眾旅游的新態勢,而這正是旅游消費升級迭代的新現象。
“共享農莊”是依托城市周邊空間而存在的一種鄉村旅游形態。鄉村度假的熱度上升,無疑會給“共享農莊”帶來可觀的高質量客流量。把握住大眾旅游消費的新需求,全面提升旅游服務品質、完善鄉村主題度假設施、營造鄉土文化景觀氛圍、豐富特色娛樂活動內容,是“共享農莊”突圍發展的重要措施。
此次疫情持續時間之長、波及范圍之廣、傳播速度之快是前所未有的,經此一“疫”,人們更加意識到健康的重要性,擁有健康的體魄,才是追求與享受美好生活的基本。
“共享農莊”作為依托于大健康產業的產品,未來的發展前景可期,因且其所提供的優質的生態環境、健康的飲食方式、低密度的生活空間和新鮮的綠色農產品與人們的健康需求不謀而合。參與健康旅游、領悟文化與健康養生、回歸鄉村生活將會成為更多人的追求與選擇。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也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但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鄉村振興作為解決“三農”問題的重大國家戰略,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必經之路。
鄉村旅游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動力和路徑之一,隨著鄉村振興的持續推進,鄉村旅游也必將空前繁榮發展。
隨著宏觀政策背景、市場需求、新科技革命、城市化等來自不同領域和方向的變量的疊加,“共享農莊”的發展思路與方式應該隨著其發展環境的變化而有所創新,以尋求發展理念、發展思路、發展手段、發展模式等方面的突破,步入高質量發展軌道,進而更好地服務鄉村振興,促進共同富裕。
一是瞄準“微度假、微旅游”市場,打造居游共享的高質量慢生活空間。打破原有“共享農莊”單一業態的發展模式,在“以人為本”的基礎上,完善基礎設施,講好鄉村故事,配套精致民宿、共享農田、鄉村集市、休閑場地、運動場館、鄉村食堂等多元化、高品質特色服務設施,營造“采菊東籬下”的悠然氛圍,滿足高壓人群對“鄉愁、鄉音、鄉土、鄉趣”的消費需求和精神追求,打造居游共享的高質量生活第二家園。
二是融合人工智能、物聯網等高科技手段,打造智慧化“共享農莊”。以多場景應用科技手段,實現智慧服務、智慧體驗、智慧種養、智慧交易、智慧物流等,以“智慧化”驅動“共享農莊”發展,打通產業鏈,將共享農莊打造為“互動式、沉浸式、體驗式”的生產、生活空間,解決農村“空心化”問題,縮小城鄉新基礎設施差距,科技賦能鄉村振興。
三是提供高品質環境,打造“有回頭”的“共享農莊”。其一為硬件環境,要在著力保護好鄉村生態環境的基礎上,美化“山、水、林、田、湖、草、村”生命共同體。需要注意的是,在推進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的同時,要謹防鄉土建筑的城市化、異域化,從而失去鄉村的靈魂。其二為軟件服務,加強現代服務技能培訓,為客戶(游客)提供“公職人員+農民+專業服務人員”三位一體的品質化旅游休閑度假服務,并以此推動鄉風文明建設。
四是加強產業融合,開發復合化農莊生活產品。在保障“以農為本”的前提下,以“農業+”為思路,因地制宜地推動農業與旅游、文化、健康、科研、教育、商貿等產業的融合發展,構建新的“共享農莊+N”復合型產業鏈,并以此為基礎面向不同年齡層的游客提供不同的鄉土生活產品,在滿足消費者對農事體驗、眾籌認養、文化休閑、親子娛樂、生態康養、科普教育、鮮蔬配送等多樣化消費需求的同時,形成多種盈利模式。
五是保障農民的“主人翁”地位,引入專業化運營,實現“共享農莊”可持續發展。以“五共(共建、共創、共享、共贏、共富)”為核心理念,堅守共享農莊“姓農、為農、強農、興農”的初心,將農民利益擺在首位,提升農民參與的積極性。在政府引導和管控之下,引入專業化團隊,建立“企業+農戶”或“企業+合作社+農民”等運營模式,農戶通過資源入股、勞動聘用等形式參與經營,強化農戶與農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等多元市場主體建立利益聯結,讓農民更多分享共享農莊發展收益。
國內“共享農莊”的發展由于各地生態環境、種植結構、村莊肌理、經濟水平、地域分布、用地結構、客戶購買力等的不同,而存在很大的差異。所以,“共享農莊”的建設與發展需要結合大環境和本土環境因地制宜,做到不盲目跟進、不照抄照搬,警惕非農化、異域化、樣板化和面子化。